五月端午节是什么意思?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浴兰节、蒲节等,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据《史记·五帝本纪第第一》记载:“禹划九州,始有诸侯,其国在会稽山。会稽山,在会稽县东南。”会稽山在古代是越国的地界,所以端午节又叫“越国端午”。在在浙江绍兴会稽山上。这里的会稽山,指的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
一:五月端午节是什么意思啊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食物
端午节的主要食物是粽子,粽子的核心是大米,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在准备竞渡。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节习俗
戴香包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二:五月端午节是什么节
六月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这个月没有什么节日,只有一个端午节。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主要有食粽、赛龙舟、挂艾草、放风筝等习俗。大家不知道的是,由于端午节历史悠久,有着很多不同的叫法。那么,端午节又叫什么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又叫什么节日
端午节又叫做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
以及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
端午节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据统计,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端午节的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
《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因此,五(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三:五月端午节是哪天
1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2 端午节又称“重五节”,据传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3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饮雄黄酒等,表达对屈原和中华民族先贤的敬意和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