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一股强劲的东风,给现行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猛烈的冲击,它不但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法,且更为深刻地关系到教师智慧、潜能的开发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双减”,在于“减负提高”,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变革传统观念,生成有效课堂。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不断创新,以适应“双减”时代的发展。现浅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建构策略,精心备课
“双减”背景下,教师用新的教育理念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1、明确的目的性。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的明确目的,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备课。
2、高度的准确性。教师要对所授内容精心准备保证其准确无误。如:“多音字的发音,偏旁部首的名称”,课堂上就不能似是而非了。
3、周密的计划性。要求教师要做到全局把握,周密计划,切不可内容之间毫无关联,甚至出现"空白"或者"冷场”。
二、讲求方法,注重预习
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学到更多的知识,为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更丰富的资源,这就要交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尤其是“双减”背景下,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做到少而精根据学段,要有所侧重。如低年级学生,以生字为重,课文为抄写在纠错本上,也可以当成复习资料用。
三、合理支配,激情课堂
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更短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重点突出合理调控,要尽可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激情高效的课堂要做到:1、导人要深入人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校设备等因素出发,设计导入。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导入: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海产的种类、海洋鱼的品种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点燃激情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生龙活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育都取决于学生的积极的自身努力。孔子指出:教师应实施愉快教学的引导,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自己要做到乐学、乐教、善学,才能促进学生乐学。例如《宇宙的另一边》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是怎么样的?这样的导人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3、渗透饱满的情感
教师如何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精神情绪状态,与自己对数学工作、所教学科以及学生的热爱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学。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下调动和激发出来的。”因此教师进课堂时要精神饱满,永远不要把私人问题或私人情绪带进课堂,并且要学会与学生一起欢笑。
四、小组合作,要有实效
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那么就要求讨论的问题必须要有探究价值的。积极建立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从而为高校课堂提供有效条件。
五、正确评价,及时鼓励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每当学生答完问题,教师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并且评价要有激励性、期待性、接纳性、亲近性。例如: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独立作业时,教师告诉学生:“哪个同学学得认真老师会轻轻抚摸他的头。"在巡视过程中,老师不时温柔地抚摸一下孩子的头。还可以当回答出乎意料时老师跟他们握握手。这样不仅给了学生最好的鼓励,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变成了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的头脑不是可以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举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必须要有娴熟驾驭教材的能力,洞察学生动态的灵感:灵活应对教学的艺术,用科学的理念来充实自己,用先进的理念来支撑课堂教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已成为现实,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钻研精深的专业知识,领略前瞻的教学思想,还要不自封不自做、终身学习变有限的“一桶水”为不尽的"长流水"。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师岂能不上下而求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