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矿哪里多(记桂林一个曾经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如今却鲜为人知的大型矿山)

栗木锡矿 #寻找城市记忆#谨以此文献给记忆中那片土地以及那段光辉岁月——小艾。 【栗木锡矿简介】▼ 矿歌 栗木锡矿位于桂林恭城县栗木镇,矿区面积12.9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生产锡、钨和稀有金...

栗木锡矿

#寻找城市记忆#谨以此文献给记忆中那片土地以及那段光辉岁月——小艾。

【栗木锡矿简介】

矿歌

栗木锡矿位于桂林恭城县栗木镇,矿区面积12.9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生产锡、钨和稀有金属钽、铌的大型二档有色金属采选冶联合企业。7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许多重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相继同矿区发展科研协作关系。西德、日本、澳大利亚、美国一些企业多次派代表来考察或洽谈业务。建有坑口3个、露天采矿场2个、选厂4个、冶炼厂2个、电厂2个、机修厂1个,具有锡、钨、钽、铌采出矿及选矿94.6万吨/年,锡冶炼0.08万吨/年的能力。有职工3157人。累计生产精锡12750吨,黑钨精矿17539吨,钽粉47.55吨,氧化铌157吨、三氧化钨591吨。建矿以来,建有蛋子江、 水溪庙、老虎头、高屋坪、新木,电厂6个生活区,其他生活供水、供电、通信、交通、学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设施基本完善。

【栗木锡矿发展历程】

(成都理工大学毕业生于1960年5月20日,在栗木锡矿实习)

最早的栗木锡矿开采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4年冬。赖老德为发现矿床第一人,后与张明德筹组第一家矿业公司——“富源矿业”。

1937年,矿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不断的增加,多达36家,是手工开采的全盛期。年产钨精矿800多吨,后逐年减少。

1942年仅剩下22家。1944年日寇入侵,矿区沦陷停产,多家公司设备遭损毁。1945年日寇投降,富源矿业先于10月复业。其余公司次第跟上,但情况大不如前。

1948年剩下13家。

1949年土匪暴乱,导致矿业发展停滞。

(富源街,老矿医院旧址)

1950年9月中南有色金属工业总局广西分局派员来调差矿业公司情况,并与1951年1月成立“栗木工程处”,后改名“栗桂管理处”正式接管矿业。

1956年正式更名“栗木锡矿”。辖牛栏岭、水溪庙两个坑口和矿区的民矿收购站。

1960年增建香檀岭坑口。

(香檀岭和对面的牛栏岭)

1963年底,水溪庙坑口闭坑,至80年代初钨矿生产主要依靠牛栏岭和香檀岭坑口。

从1951年至1982年,累计工业总产值(1970年不变价)9646万元,上缴利润1183万元。

先进工作者纪念章

取得的重大成果:

1954年在广西最先练出一号(国优)精锡。

1956年,成功突破在人造白坞、铜锡的分离技术。冶金部发来贺电和锦旗。祝贺栗木锡矿人将同类矿山中的“死矿”、“废矿”变废为宝,为祖国贡献了巨大财富。

50年代末,苏联指名要栗木锡矿的钨精矿,专家和权威部门百思不得其解,后栗木老资格化验专家,从炼锡废渣中提出了30克的钽铌氧化物,为7年后对国防事业的巨大贡献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1968年,栗木锡矿钽铌生产线正式投产,成功突破了国际上敌对国家对我国防空事业发展采取的穷凶极恶的钽封锁。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一颗人造卫星喜报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及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都用到了栗木锡矿的锡、钽等稀有金属原料。“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在中国诞生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也意味着中国跨过核门槛,从此不再屈从别人的“船坚炮利”,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被压抑的民族自尊,也随之释放。在冷战环境下,是否拥有核武器,是大国一最重要的标识。栗木锡矿对国家国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当时还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电话慰问。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栗木锡矿地灵人杰,子弟学校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清华北大学子在这里应运而生,博士也在这里大展鸿图;小小的一个矿区,以它宽阔的胸襟,包容了一批又一批外来人口的安居乐业;她当时的繁华,吸引了大量周边省县人连夜摸黑到矿区卖鸡鸭鱼肉、瓜果蔬菜;甚至包车到矿区看电影,使栗木锡矿一度享有“小桂林”的美誉。

【栗木锡矿特色生活】

大门

在矿山,有矿山特色的计时器。比如,老虎头的炮声、牛栏岭的嘟嘟声、每天三次的广播声……这些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响起,你在矿山的任何角落都能收到关于时间的信号。该起床了,该晨练了,该上学上班了,该回家吃饭了,该出去散步锻炼了……日子就在这些计时器的指引下有节奏的一天天滑过。

清晨,天蒙蒙亮人们开始出门晨练,广场上随处可见打太极,舞剑的老人;打门球的中年人;跑步,打篮球的年轻人或者学生……广播里的声音响彻矿山的角角落落。

七点多,学生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的走在上学的路上,丁零零按着自行车铃铛的是着急赶着上班的工人;十一点多,中午的下班的工人们匆匆往家赶,顺便在街道两边摆满的菜摊上买些菜;脖子上挂着钥匙的小学生们排着队放学回家吃饭;十二点左右中学生们也三三两两的下课回家了。

很多工人都是刚把饭菜做好吃好,可能碗都来不及涮就又赶着去上班了。也有些工人是三班倒的,我们经常被大人告诫不要大声吵闹,因为也许隔壁的叔叔阿姨中就有上夜班的在睡觉。

等到傍晚四五点钟,远处的山把太阳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的时候,学生们工人都陆续的放学下班回家了。

就着第三次广播的声音,人们早早的吃完晚饭,三三两两到水库或者271后面小山坡下的小树林里,旦子江边、磊口等有溪水的散步。四周都是青葱翠绿的群山,晚风阵阵,让人心旷神怡,于是一天的辛苦忙碌就在这样的青山绿水间,欢声笑语中烟消云散。

【久远的回忆】

矿山的大门。它是矿山与外界的正式通道。

曾经的大门

▼矿山子弟小学,几乎所有矿山人的孩子都在这个学校里读过书。我们都是矿山人的孩子。这个地方承载着我们所有人的童年学习生活。每天早上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自己来上学,脖子上挂着钥匙,放学后排着队过马路,结伴回家。

栗矿小学

当年我们小学的借书证

低年级教学楼

小学内景

▼直走,是一些小卖部,卖一些小零食,记忆最深的就是,每天中午都会有一些阿婆把自己家的腌制的酸摆在路边卖。每次经过都口水直流。中间的是新华书店和文具店。开学的时候,人满为患。

曾经的新华书店

▼右边是八区的职工宿舍。当时的宿舍分为楼房和平房,机关和学校、医院等职工住楼房,一般的工人住平房,也叫家属区。住在平房的孩子因为住得近会有更多的美好回忆,一排排的房子,一间挨着一间,吃饭的时候端着碗去串门,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玩捉迷藏,现在都成了最温暖的回忆。

八区家属区

▼这条路走到底,是矿区幼儿园。矿山的职工基本爸爸妈妈都要上班的,很多孩子2岁左右就被送到这里上托儿所,幼儿园。下图为幼儿园的六一活动。一般到了儿童节,矿山都会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所有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载歌载舞,欢庆六一。为了演出,孩子们早早的就开始排练。孩子们整齐的着装,化上极具六一特色的妆,到指定的地点参加表演,一般在电影院或广场比较多。最神气的要数鼓号队仪仗队的孩子们,一个个穿着小军装威武帅气地走在队伍的前面。表演结束,每人发一个被染红了的蛋。小时候很期待六一,可以穿漂亮的裙子,可以看演出,可以不用上学……

80年代的幼儿园过六一儿童节

▼这张昨天被人认出了的姚琪老师(红旗下笑得灿烂的那位),是小学里主要负责文艺演出和节目编排的老师,当年的男神,阳光帅气。我有一次看过他跟一个女老师表演过一段双人舞,很美,那是唯一的一次,印象略深。图片是一次春游活动,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春、秋游,大家骑着自行车到附近的有山有水的地方野炊,做游戏。忘记这是哪了,认识的可以留言告知一下。

小学时候的春游

▼我们的子弟中学。其实也就是在小学的隔壁,有一条小门是通的,但是为了方便管理,门是常年关闭的。走过那个新华书店就是中学,小学和中学的背后是风景优美的水库。读书的时候,心不在焉的孩子们抬头就能欣赏到那一片风景。特别是夏天,那一片水简直就是巨大的诱惑,学校为了让孩子们远离那片危险的水域,想尽了办法,依旧屡禁不止。

子弟中学

▼水库一角,雨季烟雾缭绕,与水面的倒影连成一片,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清晰而生动。记忆中“去水库玩”不是好孩子的表现,好孩子都会听父母老师的话,远离那一片事故频发的深水区。我们都曾经有那么一刻不是好孩子。

风景如画的水库

▼矿山的作业区,基层矿工的工作既辛苦又危险,很多人都把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于此,还因此落下了职业病,深受病痛的折磨。所以,对于矿山,客观的说,很多人的记忆都不是甜的,而是苦涩的。只有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孩子们,才会只沉浸在幸福的回忆。真正为此奋斗过的父辈们,提到矿山都是五味杂陈的。

作业区

作业区

▼破旧的百货大楼。很久以前一楼是卖百货的,比一般的商店东西略高档也贵。我小时候很喜欢进去之后的味道,有糖果的混合香味,纸包的那种。二楼好像是个舞厅之类的,80年代跳着迪斯科会有旋转舞厅灯的那种。

百货大楼

▼第一食堂。计划经济的年代,买米买粮食都是用票的,按照工龄来发的,极其有限。我记得小时候,父亲会给我们饭票、菜票,可以去食堂换包子馒头之类的,很好吃。有一天晚上,父亲大概是下了晚班回来,把灯拉亮了,我迷迷糊糊的爬起来揉揉眼睛,拿着盆和票准备去食堂,被父亲一把拉住,说:“你半夜三更的去哪里?”。

曾经的食堂

▼灯光球场。用来举行一些篮球赛或者一些节假日的活动。上面提到的姚琪老师跳的那段舞,好像就是在这里的某次活动。有活动的时候,矿山的男女老少都会出来围观,很是热闹。旁边是足球场,门球场。是矿山人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活动场所。承载着我们大部分的美好回忆。

灯光球场

门球场

▼90年代初,修了个大门,写上“工人乐园”。90年代中,矿山的经济开始每况日下。矿产资源的枯竭以及经济大环境的改变,原本以为捧上了铁饭碗的职工们忽然发现,体制也是会被改变的,年轻人开始为前途担忧,纷纷自寻出路。年纪稍大的人就盼着早点退休,可以拿到退休金保障最基本的生活。 我很早就离开了矿山,不太了解具体的情况。个中滋味,大概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最清楚。

工人俱乐部

关于矿山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讲不完,写多少文字,放多少图片对于深陷其中的人都是意犹未尽的。功与过,是与非,荣耀与落魄都已成为历史。对于我们来说,唯有记忆深处的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依旧美好。散落在祖国大江南北,全世界各地努力打拼的人们,只要在这片土地停留过,都对这片土地怀着深情,虽然她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故乡。还没有讲完的故事,留给更多的矿山人继续讲吧……

此文大量资料和图片收集整理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的付出,特别是朱国瑞伯伯发在桂林摄影网上的图片,因无法及时联系到您未经许可被大量引用了。如看到,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谅解,再次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附上一些矿山的近照(部分由学校幼儿园老师黄治红提供),给那些离开就没有回来过,却依旧偷偷想念的人们。矿山在这些年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很多地方都在不断的更新、重建。我们的孩子们也在快乐的茁壮成长,更重要的是——看着这些变化中的矿山,我们知道国家并没有忘记矿山人对祖国做出过的贡献。所以对于未来我们要充满期待,要相信矿山的明天,会跟昨天一样屹立不倒,光辉璀璨!

【蜕变后的矿山】

改制后的矿办公室

矿业大门

改造过的电影院外景。

改造过的电影院内景

矿区管委会

居委会

修缮后的广播电视中心

凉亭增设的健身设施

图书馆旧址现在的老年活动中心

保卫科的旧址现在是派出所

中学旧址现在是新建的廉租房。

商品房

技校旧址现在是学校幼儿园

幼儿园毕业即将升小学的矿山人的孩子们

矿山人的未来

  • 发表于 2023-05-16 11:28
  • 阅读 ( 1079 )
  • 分类:二手水吧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大大优果
大大优果

486 篇文章

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