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尺道(五道并行的秦始皇五尺道)

公元前3世纪,秦国占据巴蜀后,蜀守李冰采用积薪烧石的办法,修建了都江堰,接着,用这办法修筑了从宜宾(僰道)经石门关(即今之豆沙关)到昭通(千倾池)的第一条中原入滇通道一一“僰道”。山高...

公元前3世纪,秦国占据巴蜀后,蜀守李冰采用积薪烧石的办法,修建了都江堰,接着,用这办法修筑了从宜宾(僰道)经石门关(即今之豆沙关)到昭通(千倾池)的第一条中原入滇通道一一“僰道”。山高水险,夹岸对峙,道路十分险峻,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

五尺道(五道并行的秦始皇五尺道)

时光过去了二千多年。豆沙关依旧。依旧巍然,依旧险要,依旧隘口,依旧完好。

山势险峻,风光尤胜,狭长的石门关内,秦五尺道、关河水道、昆水公路、水昆铁路和水麻高速公路在此聚集共振,五道并行,果然“咽喉要塞”,真正“车水马龙”,成就了“脚踩五尺道,一目三千年”的石门关奇景!

漫步五尺道上,脚踩这些留在石头上的深深马蹄印痕,不禁使人想起唐诗中反复咏叹的边关和刀剑,回响起边走边唱的马铃和牛铎;让人深深震撼:这是生活的馈赠和艰难,是时间的漫长与坚守,是雄关漫道的执着和坚韧,是生生不息的智慧与坚强!踏破了多少铁蹄,累死了多少人马?孤独的山道上,鸡声茅店月,狭窄的五尺道,人迹板桥霜……

当年的李白,面对蜀道的险峻也只能徒叹奈何,惊呼“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怪他唉声叹气,哪怕他是天上下来的“谪仙”、诗仙,那个岁月,谁都只能“以手抚膺坐长叹”。

五尺道上,石头上的蹄印折射出时间的深度,石头上的蹄印凝固着历史的回声!

时移世易,只有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手中,中华民族才重新团结起来,振奋起精神,发挥出史无前例的创造力,在这窄窄的关隘里、关河边,先是修了一条公路、然后铁路,再然后,是高速公路!现在的豆沙关,五道并行,俨然成了人类交通发展的博物馆、活化石!

“脚踩五尺道,一目三千年”。我们中国人有志气啊,叫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叫高峡出平湖,叫日月换新天!这是何等的豪气、何等的豪迈、何等的豪放!我在路边捡了一块岩石,抚摸良久。握在手心里,仿佛真的看见了历史的年轮,里面有秦时明月、汉时雄关,仿佛真的听见了历史的回声,还在讲述着幽咽泉流冰下滩……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 发表于 2023-05-27 12:52
  • 阅读 ( 206 )
  • 分类:生活难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十月茉莉
十月茉莉

475 篇文章

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